星期三, 3月 31, 2010

公主復仇記


不記得有沒有和人分享過這個陰謀論:

當日阿Gill 既相一定係阿Sa 放既!!!!!!!!

原因好簡單, 可以出賣你既人一定你百分百信任既人,
既是拍擋, 但同時是敵人, 必要把你除去, 方可一純天下

時間同時証明誰拿了誰的江山

如今強勢回歸,勢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最好以計還計, 你有秘密, 我都向你回敬

情理之內, 意料之外, 戲如人生

(假如今天重看公主復仇記, 自有另一種味道)

星期二, 3月 30, 2010

情癲大聖

   
(我第一次對蔡卓妍動心的電影)
                      

每段戀愛開始的時候, 總有一段甜蜜期,
那時候我的眼睛只有你, 你的眼睛只有我,
人更變回了小孩子, 所有問題都不怕, 不顧後果, 勇住直前,
 "我們結婚吧"
"結婚只不過是兩個人的事吧"
 情之所至, 衝動是可以理解
                     
 甜蜜過後,再好的佳餚慚慚變成無味
 想找一些新衝擊

 那個諾言, 回到現實,
 不可能是兩個人的事 , 
 是家人, 公司, 朋友更多人更多人的事

 人人都想傻一次, 狂一次 ,癲一次
 但那張情癲的賬單, 誰人來付賬 ?

星期日, 3月 28, 2010

$20 $21


 
某日到某戲院看電影, 放映時間是3:50分,
我當然3:40分準時到達,  等待入場,

奇怪是我一直等, 等至3:47分,
仍然未可以入場,
我的耐性到了極限
於是我向小食部員工查問 :

"已經50分了, 為什麼仍不可進場 ?"

員工們就如驚醒一樣, 方叫我們一大枇觀眾進入

我第一個跑上樓梯, 先要查票, 再因三級片關係再查身分證,
心想
"如果我睇吾到開頭我一定投訴~~!"

當我跑進映院內, 果然是空無一人
影片是開始放映了, 但有幸只是下期放映的預告

心想, "有沒有攪錯呀, 不是先作溝通了吧"
算吧, 先不影響看電影的心情

戲看完了,本想到票房理論
但我看見一則啟事
是一則招聘啟事

招聘兼職戲院事務員

時薪 $21
能深宵者優先考慮

我恍然大悟
出價這麼低, 那會叫人用心工作

星期六, 3月 27, 2010

志明與春嬌


原本寫左一大堆分析同評論, 最後都係DEL 左
因為人人都應該有事情有獨立的看法

只可以講細心睇好多野都有趣味

P.S 此片為影電節開幕電影之一, 同時是三級片

P.S 2 我仍有贈劵一大張, 有興趣可以聯絡我

星期五, 3月 26, 2010

香港正中心



大圍最近有新屋苑發售,  名為"名城",  暫不討論其天價呎價,
其中一個宣傳口號吸引了我----------- 香港正中心

拿地圖出來一看,  以香港畫一個十字, 沙田大圍是真正在於香港中央
交通之方便, 不可以說廣告有誇張

住在沙田二十多年, 真的見証其發展
以住到九龍, 都要先坐巴士到九龍塘, 
再轉地鐵到其他地方, 隨時用上一個多小時
隨後的火車, 大老山隧道, 城門隧道都一一幫助方便了我


我輩已到適婚年齡, 開始要找自己的小天地,
有人說香港島的樓宇比較保值,離開了
但不少人都仍然留下
"我整個家族都仍然係到, 點走呀?"


或許這樣說, 對這地方生了愛, 自然不想走
況且人大了, 更加不想去適應新事物


假如有日我真的要搬, "名城"不需要了
只希望可以找一個單位可以遠望城門河畔或吐露港

星期六, 3月 20, 2010

假如讓我說下去-後記






現在的故事與原有的意念已有一定的出入, 原因是自己的懶惰加上種種工作問題,
曾經想過放棄, 跟本沒有人留意,
但想深一層, 不可以放棄, 遲到好過無到, 所以最終在農曆新年完成

朋友說男的不該欺騙人仍然未婚, 我卻說女的都在欺騙人,
大家不拖不欠

我有時都會問自己, 一個一可以一心一意對一個人嗎?
我相信不是男或女的問題, 而是個人性格的問題,
誰人不貪心, 貪愛?

人人都想得到更多, 但同時我們都害怕受到傷害,
玩得起, 自然都承受風險,
如果大家都接受可以帶面具做人, 去吧

我自小已是一個膽小的人, 害怕承受風險,

唯有做好自己, 做一個專一的人,
不期望我對人好, 人對我好

希望可以散發一份正能量
改變我身邊的人

星期一, 3月 15, 2010

秋天的童話

























小時候看<<秋天的童話>>, 不知情是何物,
卻記得男主角的夢想是在海邊開一間餐廳, 靜待女主角的來臨

從此就用了一個心願, 希望可以在沙灘築一間小屋, 天天望海過日子

當然夢想只是夢想, 現實就是現實, 我們是需要為工作不斷努力

如今得到一個悠長假期,
可以騎單車不停走,
偶然來到了馬鞍山的烏溪沙
發現了一個小碼頭和海灘, 和戲中十分相似
所以我漸漸喜愛上了這個地方

所以一有時間, 我便會來到這裡
看潮漲, 看潮退,
先有小狗和婦人們,
放學後看有穿校服的小情人,
遠有單身釣魚漢,
我靜坐一旁,
直至日落

星期日, 3月 14, 2010

Cases Study

網友傳來一個高登網址, 不如一起討論吧

http://forum6.hkgolden.com/view.aspx?type=SY&message=2187647&highlight_id=0&page=1

如果有人比20億你,但代價係得翻10年命,你........

網友說他會選擇交換,
活在現今的社會實在太辛苦了,
這種社會長命只是白受罪, 不如用自己的時間去幫助家人,
從此離開貧窮

我則選舉不會交換
我寧願安於現狀,
況且金錢不足夠補償我離開而給家人的傷痛
金錢不是萬能

2個人, 2個同輩的人, 用了不同的方法去愛身邊的人

星期四, 3月 11, 2010

新的生活

請辭的時候, 部門主管說 :

人對你這個年紀總有些迷茫, 去吧, 想一想你的未來吧

想了一會,原來身邊都有不少朋友都經歷過失業的日子
或許這是人生的一個階段

既然選舉了, 就珍惜這段日子, 充實地過活

我安排了以下的生活給自己

09:30 起床
09:30-10:00 閱讀報紙
10:00-13:00 搵工+sent 信
13:00-14:00 lunch
14:00-16:00 自由時間
打機/睇碟/睇書
16:00-18:00 sport time
打波/ 單車


甘就一日, 雖然沉悶, 但不可以讓自己停下來

星期一, 3月 08, 2010

星期四, 3月 04, 2010

蔡子強﹕無為何無人撐﹖

【明報專訊】近日,有關世界盃的電視轉播安排出現了爭議,無和亞視兩間免費電視台,可能不像上屆一樣,可以播放包括開幕及決賽的4場世界盃賽事,最終可能連一場賽事都沒有得轉播,給有線電視變相壟斷。


上周五,兩台高調召開聯合記者會,猛烈抨擊有線,硬性規定兩台只能購買有線旗下第一台的信號畫面,作為播映世界盃之用,當中更包含有關的廣告及宣傳片,禁止兩台自行包裝世界盃節目。兩台狠批此舉是「扼殺創作空間」及「剝削觀眾選擇權」。

所謂「創作空間」及「選擇權」的偽善

「扼殺創作空間」及「剝削觀眾選擇權」,這本來是大義然的說話,讓人聽了之後,很易熱血沸騰,敵愾同仇,但奇怪的是,今次坊間反應卻出奇的冷漠,為何沒有人願意出來仗義執言呢﹖

我想原因很簡單,因為今次牽涉的「苦主」是無,一個最易讓人想起壟斷、抄襲對手成功模式、消滅競爭的電視台,讓有關的控訴變成那麼的偽善。

面對「扼殺創作空間」及「剝削觀眾選擇權」這樣的控訴,有線可能最感意憤難平,不是嗎﹖舉個例,當初,它們找來蘇絲黃,成功製作了《一粒鐘真人蘇》這個烹飪talk show,贏了收視和口碑之後,無便唯恐「執輸」,也把主持阿蘇和同一個製作模式,照搬至無,搞出了《蘇Good》這個節目。

其實,這是rule而不是exception,其他例子還包括,過去有線還試過找來風水師蘇民峰主持學堂式風水、掌相節目;找來吳君如主持娛樂節目,結果到了弄出一些名堂之後,都被財雄勢大的無,以重金挖角,把主持人和節目類型,照搬到自己電視台,實行以本傷人。

今次與無捐棄前嫌,槍口一齊對外的亞視,本身也曾試過當受害者。相信大家還記得,當年當亞視搞起了《今日睇真D》這個資訊節目之後,無又立即搞出一個類似的《城市追擊》,並實行在同一個時段「硬碰硬」,直到兩邊都「頂爛市」為止。類似的例子還包括《百萬富翁》vs.《一筆勾消》,緣起和結局,幾乎都一模一樣。

世界盃故事:當年無如何扼殺亞視

再以世界盃作為例子,無是否又熱中創作,為歡眾提供選擇權呢?這令我想起一段往事。

話說1990意大利世界盃,那時無以何守信掛帥,再聯同如前球證陳譚新等專業人士作評述員,標榜專業;但同一屆,亞視卻亮出一路奇兵,找來自稱為「執波仔」的黃霑及眾星,插科打諢,以市井、俚俗、娛樂化的方法來講波,再加上原有的評述員,如「阿叔」林尚義,雖然陣容上不夠無的專業,但卻勝在場面要比起對手活潑和熱鬧得多。兩台收視罕有地拉成均勢。

當無吃了一記悶棍之後,到了1994年美國世界盃,部署「帝國反擊」,但卻不是怎樣的推陳出新,而是再次把亞視的同一套模式引入,實行大堆頭大製作,一於以本傷人。先是把林尚義挖角過來,再找來了「阿倫」、「阿叻」、「志偉」的福祿壽三星、李克勤,以及一眾明星作為現場嘉賓,變成了足球版的《歡樂今宵》,一樣以市井、俚俗、娛樂化的方法來講波。結果,在雙方資源強弱懸殊的情下,當製作模式趨同之後,亞視的收視立時輸得一敗塗地。

連串事件為無發出警號

究竟無有幾尊重創作空間和觀眾的選擇權,寫到這裏,相信大家都心裏有數。還未說無多年來對歌星、影星的壟斷。

我家裏裝有有線,收看世界盃不成問題,但我也一樣認為有線開出給兩台的轉播協議,未免過於苛刻,不符合廣大公眾的利益。但我亦會忠告無一句,在提出控訴之前,應對自己過往的所作所為,多一點自省,否則,它將很難說服我們在今次事件上同情它。

在很多人眼中,無只是詹瑞文口中,集萬千師奶寵愛於一身的「師奶台」,但在中產和知識分子圈中,卻沒有多少的道德魅力。

從「CCTVB」、「是旦男」、到今次世界盃事件,無在輿論中都顯得那麼孤立無援,我想,這已為它發出很大的警號。

過去,香港可以有「撐港台運動」,但如果主角換轉是無,大家又認為反應會怎麼樣呢﹖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