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舉辦的「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每年贊助大學生到世界各地參與保育工作,去年度共贊助了12名大學生,分別參與6項保育研究,並於昨日舉辦分享會。其中一組到四川考察野生大熊貓,參加者說雖無緣見到野生大熊貓,但發現熊貓糞便已經很興奮。
來自港大的宋亦希與科大的胡偉強,在四川王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野生大熊貓。宋亦希說,發現野生大熊貓糞便時興奮得立即拿上手擘開嗅嗅氣味,發現糞便很「新鮮」,相信是大熊貓在一星期內拉下的。昨日香港海洋公園動物及教育總監吳守堅即拿來公園內「出產」的熊貓糞,讓宋亦希與胡偉強研究一番,解釋與野生大熊貓糞便的分別,「野生大熊貓的黃一點、乾一點,這些就綠一點、濕一點……」原來這與野生大熊貓在冬季主要吃竹莖有關。
參與該計劃的學生全部來自港大與科大,研究項目還包括到斯里蘭卡研究海龜、到雷州半島研究中華白海豚等。
再睇一次, 什麼是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