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BB投資 從懷胎開始股壇辣椒胡孟青 2007年11月11日
【明報專訊】養兒育女是無法預計風險與回報的長線投資,你會如何部署呢?
「股壇小辣椒」胡孟青,縱橫金融財經界十多年,機關算盡,為了兒子卻甘願不斷注資。她為生仔而結婚、因有喜而辭去高薪厚職,孩子未出生已開始張羅大學學費,預備21歲的生日禮物──人壽保險,讓寶貝仔得到終身保障。
咪前,財經名嘴胡孟青(青姐)痛罵無知股民毫不留情,師奶炒股望她指點迷津,卻連公司名也說錯,她以沒尾音的聲線回敬:「你究竟知唔知自己買緊乜?」;咪後,這位「辣媽」卻是個偉大慈母,行動說明了一切──
她和男友拍拖14年,同居多時,為了生孩子,36歲拉埋天窗,38歲懷第一胎,卻不幸小產。
因工作小產 為BB放棄事業
青姐輕鬆地說:「04年在高信證券工作時,個個星期飛上大陸睇廠,從北京坐車到天津的途上,兩個月大的BB震到無。」打擊是否很大?「大!眼濕濕啦!」她答。她轉了工,告別披星戴月的日子。「小產前我每個周末也不在家,望番轉頭,搞到咁忙為乜呢?開始多放些時間在家庭上。」再度懷孕後,她即時辭掉匯豐金融服務副總裁的工作,放棄如日方中的事業。「無可惜喎!做到死都有得你做啦!但BB的成長卻不容易親眼見證,這幾年很重要。我說話雖然『倔』,但都有人情味的。」
她現時以獨立股評人身分兼職做主持,但仍要朝九晚七工作,跟做全職一樣忙碌。她晚上9時睡覺,凌晨3時起看美股與海外評論,到5時再睡片刻,7時起看香港新聞,9時到電台開咪,下午3時再到電視台主持節目,晚上7時收工。
兒子Adrian已16個月大,但這位在職媽媽不請外傭,返工煮飯湊仔洗衫一腳踢,只靠母親幫忙,堪稱鐵人。「可以在家做準備功夫,能夠趁午膳空檔回家看BB已很好了。」她道。
話雖如此,股評人媽媽分身乏術,試過湊仔返工而惹來批評。
帶兒子做節目惹聽眾不滿
有一次,因家中有急事,青姐被迫要帶兒子到電台。她在直播室內開咪,注視大市、訪問嘉賓之際,赫然看見睡醒了的兒子在外面不斷跌跌撞撞,仆倒在地也無人理會,既心急又心痛,但要尊重嘉賓,甚至不敢經常偷看。她把兒子帶進了直播室,聽眾卻投訴。「他說聽到BB聲,煩住佢,我已做足準備功夫,又解答了他的問題,BB只是『咦』一聲,發出少少雜音,又沒哭沒『扭計』。香港人日日炒,眼中只有錢,連這樣也無法包容,這些人有冇人性?我自己好少炒股,有時明知實得都懶得買,反而買基金,因為心思都放在聽眾上。」青姐帶點激動地說。
胡孟青護子情切,為了日後的教育開支,懷胎時已作出了種種投資部署。「你要預算每月開支,豐儉由人,有人請3個工人照顧一個BB,但我寧願花在供書教學上,讓他多參與課外活動,學拼音、學樂器,發掘興趣。」
她購買了一份人壽加儲蓄保險作為教育基金,月供港幣3700元,供19年,到第19年可提取港幣150萬。她為BB設想了教育藍圖:「讀大學是社會的要求,不是我的要求。首先,要預計他會在本地還是海外升讀大學,讀3年還是4年,隨通脹,19年後的學費大概要多少。我的責任是照顧他到完成大學為止。」
她還替兒子預備好21歲的生日禮物,買了一份純人壽保險,這份保險為1至15歲兒童而設,年供$12000,分10年供款,保額為10萬美元,21歲時將保單的擁有權轉移至他名下,讓兒子享有終身人壽保障,獨立後可因應需要加大保額。
與BB夾份買股票
作為緊貼大市的股評人,青姐還將兒子的數萬元利市錢,跟自己夾份買股票。「買藍籌、國企慢慢把資金增值;他年紀小,可以炒高風險的股份,但絕對不是細價股。現在連國企的波幅也這樣大,使鬼炒細價股咩?」她道。
在金錢上,她計劃周到;但在選校問題上,她卻不會強求。青姐說,只想兒子做個好人,健康快樂,幹自己喜歡幹的事。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出身的她,想兒子讀本地名校多於國際學校,但會隨遇而安。她說:「現在的國際學校也不是很國際,個個扮鬼佬,中國人講英文!
「要仔女讀貴族幼稚園,說穿了,不過是自己想多結識些有錢人罷了!
「搞到自己成個緊張大師咁,一時問定小學,一時問定中學,父母計劃得太多,無用!我會揀近屋企的學校,教學模式具啟發性是首要條件。」
青姐主觀,不時在節目中『窒』小股民,不怕兒子有樣學樣嗎?她想了想道:「我會教他,做人要光明磊落,理直氣壯,不怕伸張正義,也不用怕事。我也不是個個鬧,你問我silly question,是否想我答stupid answer?買了才問公司有冇前景,乜唔係見有前景才買的嗎?」
她最後強調:「做父母,最低限度要有心理準備,將來每月要花數千元供保險、數千元日常開支、給照顧BB的母親零用錢。要有能力應付這筆開支,否則便不要搞出人命。」
胡孟青小檔案 2007年11月11日
【明報專訊】英國列斯特大學經濟學士、香港城市大學財務碩士,曾任中銀集團保險投資部主管、高信集團控股副總經理、高信證券交易董事、匯豐金融服務副總裁。現為新城財經台、有線電視節目主持,香港財經資訊顧問有限公司董事。
青姐忠告:買股票 買你認識的企業 2007年11月11日
【明報專訊】為育兒基金未雨綢繆,青姐建議分散投資,平衡風險。香港人全民皆股,近日股市又風高浪急,她卻非常篤定:
「怕股災的通常是炒家,過去20年試過兩、三次股災,但87年買入的穩陣股票跟現時相比,你看增長多厲害,匯豐不會因為股災而『執笠』。長遠來說,股票的投資是會跑贏的,因為公司會有成長。
「但大前提是量力而為,唔識唔好亂買,正如股神畢菲特所說,買些你自己也認識的企業、國家扶持的企業。香港有印度的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所買賣基金)買,這些較易出入。即使把投資全盤交託給基金經理,也要看看是否認同他的投資策略,看他正在注意什麼市場,如他很爛炒,交易費就要你替他付了。
「每人都有一個故事,同一種投資取向不適用於所有人。唔識就唔好周圍問,有人可以完全不買股票也能生存,不投資不會死的。」她的忠告,雖說是老生常談,卻也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