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錯
12.09.2008
「911」(昨日)《生果報》的頭條是《曾鈺成兇田北俊》,到底這個「兇」,跟民建聯新丁陳克勤口中提及的「胸」(Breast)之間有何關聯呢?陳克勤一炮而紅的「We will try our breast」,如果根據港式俚語翻譯成為廣東話的意思,其實會否是:「你試下兇我!」我們是否在這個「911」敏感期間,面臨一次有組織、有目的的「胸」襲呢?發動這次「胸」襲的背後人物到底是誰呢?到底我們說「兇」說了這麼久,為何要說這麼久呢?
其實陳克勤亦沒有錯,只不過是錯在發音。人人都有錯,9月10日《信報》林行止的專欄,題目是《「兩房」非救不可,劉樺偉失金初探》,文中三次提及本港殘障運動員劉樺偉(蘇樺偉),是林行止弄錯了將蘇樺偉跟劉德華混為一談,還是排字、校對或「睇大版」(最後校對)的老編(總編輯)看走眼呢?
一時小錯也是錯,人人都有錯,唐唐(唐英年)亦有「Ngong Ping三碌拎」(昂坪360),小學生都試過對Miss(老師)叫媽咪,不過很少孝子賢孫對着媽咪叫Honey(寶貝),嫌肉麻罷!此外也聽過不少人說:「陶喆的《光明頂》很好聽」,或者「陶傑出了新碟嗎?演唱會有沒有票」等等。電台節目主持讀點唱信:「這首歌……再看看這封信,是點給一位叫做『Tomo……』的朋友生日的,姓盧的。」但拍檔便說:「不是Tomo Lo,是他明天生日,Tomorrow呀!」
是否聽上癮呢?還有嗎?當然有。剛過去的選舉,也有很多智慧的選民對調查員說:「我投了票給民建聯。」這些便是故意弄錯,其實他們沒有弄錯。人總有錯,自己有錯,別人有錯,錯有錯著,這些錯便成為調劑,調劑一下我們的生活,娛人又娛己。人總有錯,京奧開幕式幕後代唱或預先拍攝的大腳板煙花,原意都是希望到現場的時候不會出錯。不想錯,那知又錯。
每年的施政報告,照稿讀的特首總會讀錯一、兩個字,數萬字讀錯一、兩個字算甚麼?但這個地方是特意會將這些小錯放大,反而一些真真正正的大錯永遠可以過關。「細眉細眼」,為巿民帶來歡樂,茶餘飯後的話題,大快樂便建築在他人的小痛苦身上。「Try our breast」的點擊率便是最佳的證明,香港已經變成唐人街了,大是大非沒有話事權,惟有找一些芝麻綠豆的事來發洩一下吧!無錯。
(本聲音專欄只反映主持人及個別參與人士的個人意見。)
維園阿伯 林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