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30, 2007

光影縱行﹕八月十五的沙田

2007年9月30日【明報專訊】


月前讀《明報》方知道「中環價值」以外,還有所謂的「沙田價值」。我這滿腳泥濘的沙田友,從屋?幼稚園讀到馬料水大學,從瀝源?住到第一城,如今在中環營營役役,才發現起居作息的地方,竟可如此煞有介事。沙田是不是如想像中那麼井然有序,一切都如刻意營造的《小時候》般天真無邪?可能有人不知道沙田的球場也有小流氓,食完 lunch返學校一樣會被童黨「逗錢」, 這些情節不是《古惑仔》系列的專利,也不是昔日藍田慈雲山的特產,每個新市鎮、每條新屋?,其實one way or the other都曾遇上類似的景。

一腳泥濘變身中環英雄


如果嫌在下囉嗦,不如找陳果導演的《香港製造》翻煲一下,自會明白中秋和阿屏的故事,不只是百分百香港製造,更是無添加的沙田寫真。


中秋的家,座落在不見天日的無盡長廊,由門口到騎樓,一旁可以劃成3間房的典型公屋格局。那時自家也在瀝源?,家裏到處都是人,碌架對面還是碌架,上格上還有吊桶櫃,說起來中秋的家好像還寬敞一點。有幸或不幸發配新市鎮的年輕人,他的未來就如《無間道》的韓琛在萬佛寺前所講一樣,「前面條路點樣行,就靠你自己點揀」。沙田友好彩可以從一腳泥濘而變身所謂的中環英雄,也得靠自己努力爭取,不能take it for granted。


有人說沙田沒有混雜,那就到娛樂城走一趟,桌球室機舖戲院夠混雜未?坐落中學和健康院中間夠混帳未?不過都不打緊,後來有了新城市,後來無人到戲院,後來屋?也老化了,龍蛇混雜也褪色了。昔日的戲院也變成禮拜堂,默默遠眺《賭神》高進中伏之後,跌跌撞撞地昏在娛樂城的入口。


也有論說沙田沒有一寸多餘的空間,每寸土地都被制度化地規劃出來。不錯填海而成的新市鎮有點像非洲大陸,可以讓殖民者隨心所欲用直線來劃分疆界。但是沙田還有不少多餘的空間,它在空中,在天上。那時沒有「八萬五」,沒有很多人聽過「地積比」,於是才會有中秋家(瀝源?第五座向河的一邊)那超級無敵180度的河景。私人的記憶裏,也是無盡的天空。有一回在考試,悶得百無聊賴,遙望遠方的針山在出神,忽然納悶學校天台上的米字旗怎麼下降了一半,原來是尤德離開了。殖民年代的空間,好像比現在還多一點,那時的天空,也總是比較藍。


無病呻吟了這麼久,只是在思索那一切什麼「價值」,會不會只是一場八月十五的美麗誤會。而《香港製造》的故事,反而透過逝者的flashback,在光影中還迴盪得真切一點。


文﹕奇夫